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不能輕忽的醫病倫理



這是發生在多年前的事。有一天,筆者接到一位好友的電話,說她的先生住院了,在急診室裡觀察,醫生告知病況很嚴峻。她希望筆者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筆者到醫院的時候,剛好有兩個年輕醫生在病人床側討論病情。他們似乎已經得到結論,取得共識了,正準備離去。其中一位醫生,走過來拍拍病人的肩膀,表示關心。嘴裡還說:「少年的!要老實一點哦!中槍就很麻煩了。」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內熱生風之實例



去年夏天某日,筆者在幫一位老病患看診,一位五、六十歲的太太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推門進來,自顧自地坐在候診椅上。筆者詢問:「太太,您有事嗎?」她一面不由自主地搖著腦袋,一面很困難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妳-先-忙,我-先-在-這-裡-看-雜-誌。」然後拿起桌上的雜誌,自顧自地看起來了。
筆者心裡想:「這個病人好像中風了,她講話那麼困難,難怪她不先打電話預約,寧願來這裡等待。」看完病人,筆者在她對面坐下來,想問問她,怎麼知道我?她的身體哪裡不舒服?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從微生態學看糖尿病



前幾天打開電子信箱,看到朋友寄來一封主旨為〈如何保證一定得到糖尿病〉的文章。受到標題的吸引,仔仔細細的讀完了文章。原來這是從網路上轉載的、笑話與常識兼而有之的文章。筆者上到文章出處,發現那是漢唐中醫的網站。

文中除了寫六條一定會得糖尿病的方法外,還批評西方醫學對於糖尿病理論的無知與治療的謬誤。其中舉了一位美國七十二歲老先生的病例:老先生沒有糖尿病史,因肺炎住院,出院後發現得了糖尿病,求治於他。作者幫他治癒並告訴他:其糖尿病是醫師使用萬古黴素治肺炎引起的。那位老先生不能接受作者的說法。後來他再次得肺炎,出院後又得了糖尿病。老先生才無話可說,相信了他。作者提出忠告:如果要預防糖尿病就必須從改變生活起居方式開始。

糖尿病在傳統醫學中的病名是「消渴症」,也叫「三多症」,因為病患吃多、喝多與尿多。漢方醫學多派醫家也談到這個病要從治療腎臟入手。

西方醫學把糖尿病分成幼年型(胰島素依賴型)與成年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兩種。幼年型的病因是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機制可能被細菌感染而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造成血糖升高;成年型則是病人體內的胰島素作用不良,而非胰島素不足。兩個原因都會造成葡萄糖代謝障礙,也就是病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被人體使用。

最近,筆者接觸一門「微生態學」,內容提到人類很多慢性病、文明病的根本原因是腸內菌群失衡所引起的。腸內有益菌如乳酸菌、雙歧(叉)桿菌等如果數量不足,有害菌就會大量滋生,因而引發腸胃病、高血脂、心臟病、氣喘病、過敏症……

其中對糖尿病有一個說法:當人體腸道內最多的益菌──雙歧桿菌數量不足時,有害菌大量增生並分泌一種「胍丁胺」的有毒物質,這種物質的分子結構類似胰島素,當它穿過腸壁進入人體後,會與胰島素受體結合,使胰島素失去控制血糖的作用。這才是成人型糖尿病的真正原因。案例中那個老先生的病例絕對可信,因為雙歧桿菌對抗生素最敏感,萬古黴素在殺死肺炎菌之前,可能把腸內的雙歧桿菌先殺光了,造成害菌增生,大量「胍丁胺」進入老先生體內,難怪他會得糖尿病。

因此,讓腸內微生態平衡,抑制有害菌製造「胍丁胺」才是治療成人型糖尿病的治本之道。這也是雙歧桿菌之營養素──雙歧素、雙歧因數(主要成分為特殊寡糖)和各品牌寡糖成為晚近最熱門的、安全的保健食品的原因。

本文原載於《新紀元周刊》(第159期201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