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長期四肢冰冷 別輕忽健康警訊



歲序入冬,平常受四肢冰冷困擾的人進入更難熬的季節。按照現代醫學的解釋,四肢冰冷的原因是末梢血液循環障礙或者貧血血量不足,造成血液無法順暢流到遠離心臟的四肢末端所造成。西方醫學治療四肢冰冷,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治療貧血為主。


中醫經脈相關理論

從傳統醫學來看,中醫講經脈,除了任、督二脈,人體有十二條經絡,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這十二條經絡如環無端,是連起來的,每天不同時辰,經氣會灌注不同經絡和相應的臟腑。譬如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經氣灌注在足少陽膽經。

這十二條經絡除足少陰腎經起點在腳底心湧泉穴,手陽明經大腸經終點在鼻旁迎香穴外,其它所有經絡的起點或終點都在手指甲側或腳趾甲側,也就是四肢的末端,所以,四肢末端是不同經絡互相連接的地方。

中醫理論說「氣到血到」,也就是經氣到達的地方,血液就可以到達。從這個基本理論來看,「四肢冰冷」意味著甚麼?血液沒有到達,也就是這個地方經氣沒有流注。換句話說,正常人十二經脈在四肢末端順暢連結,可以如環無端循行不已,而四肢冰冷的人他的經脈在這個地方並不連續,而是斷成一截一截的,不是嗎?而這也代表此人的五臟六腑的血行已經嚴重障礙。

有一派醫家的說法認為,古人所說的癥瘕積聚,現代人稱為腫瘤或癌症的關鍵病機是人體的「陰陽氣不相順接」,而四肢冰冷的人就是「陰陽氣不相順接」的人。因此,雖然四肢冰冷不是甚麼立即要人命的病,而有這個問題的人潛藏著危險病因,所以不能不積極尋求治療。

冰手腳常見病因與風險

撇開西方醫學理論,我們只從中醫的觀點來探討。臨床上發現,最容易出現四肢冰冷症狀的經絡是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三條經絡。

因為「脾主四肢」,所以脾臟若受病,常常會從四肢反映出來。我們發現,脾臟陽虛或寒濕困脾的人,他不但四肢冰冷,可能還會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更深深為四肢寒冷感到痛苦。這種情況和足少陰腎經陽虛引發的四肢逆冷,中醫會使用治療腎陽衰微,脾失健運的「真武湯」、「四逆湯或散」之類的方劑來溫陽散寒,補氣利水。這是西醫單純促進血液循環無法達到的效果。

另一條造成四肢冰冷的經絡是足厥陰肝經,這條經絡的循行路線,「起於足大趾,循足跗而上,經小腿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注肺,布脇肋,循咽喉,連目系,環唇內,上至額巔,交太陰而通三陰經,交陽明而通三陽經,交督脈而通奇經八脈。」

也就是說,足厥陰肝經貫穿人體上下,循行部位分部很廣。包含大敦、行間、中封、太衝、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五里、陰廉、章門、期門共13個穴位──這些穴位的主治症狀按現在的說法遍及泌尿系統、消化系統、排泄系統、生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這條經絡的阻滯,足以癱瘓全身各個系統,所以會發生「臟結」這種類似現代人說的「肝癌」的重症。

因為足厥陰肝經受邪造成的四肢冰冷,仲景《傷寒論》以主治血虛有寒,四肢厥逆,脈細欲絕及婦女寒性痛經、月經洐期、風濕痺痛等症的「當歸四逆湯」來治療。寒氣更重的還要加上吳茱萸和乾薑這類大熱之藥。

在生物科技發達的現代,我們發現某些從營養學觀點研發的最先進的生技產品也具有活血、通經、散寒等功能,因為他們通過嚴格的毒性試驗,安全性也高。有這種困擾又無法找到好醫生的人,可以考慮使用。


本文原載於《大紀元時報》2010/12/10




0 意見:

張貼留言